在专精特新申请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遇到多种常见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一、基本条件与资格问题
企业规模与类型
误区:申请专精特新,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解答:错误。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均要求企业规模为中型、小型或微型企业,即企业规模要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规定。如果企业规模为大型企业,则不在专精特新支持范围。
申报顺序
误区:只要企业足够优质,就可以直接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或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解答:错误。企业需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顺序进行申请。即从2022年8月开始,普通中小微企业须先拿下创新型中小企业,才能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后才能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有效期与复审
误区:专精特新申请成功后,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解答:错误。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均为3年的有效期,3年到期后专精特新资质失效。如想继续享有专精特新资质及相关扶持,需在专精特新到期前进行重新认定。同时,在专精特新有效期内,企业还需要在每年4月30日前通过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更新企业信息。
二、申报材料与指标问题
审计报告与研发费用
问题:上年度审计报告在截止日期前出不了怎么办?是否可以用报表代替?
解答:不行,必须提供审计报告,且审计报告上建议有二维码。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不是必须提供的,但是年度审计报告必须包含主营业务收入、研发费用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价指标。
知识产权
问题:创新能力指标中一般性条件对于研发费占比是怎么要求的?
解答:例如,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5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近2年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均不低于6%。此外,要重点关注“拥有2项以上与主导产品有关的Ⅰ类知识产权,且实际应用并已产生经济效益”这项指标。Ⅰ类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
市场占有率
问题:市场占有率证明是否有统一格式和指定的第三方机构?
解答:市场占有率证明可以由第三方机构出具,也可以由企业自证。但自证如何获得评审专家认可则需要企业下功夫深入研究。市场占有率证明应能说明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排名及行业地位等信息,格式不限。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问题: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不低于5%,该指标没达到,其他指标均达到了是否可以?
解答:不可以。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是重要指标,需要仔细计算以确保符合要求。计算公式为:(企业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企业上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2≥5%。
三、其他常见问题
申报系统问题
问题:梯度培育平台浏览页面显示不全怎么办?使用过程中出现进不去系统、名称显示有误、注册收不到验证码等问题如何处理?
解答:建议使用谷歌、Firefox、Edge、360(IE10及以上内核)等主流浏览器浏览平台。遇到系统问题可稍后再试,或拨打相关咨询电话寻求帮助。
公示与认定
误区:申报的专精特新已经公示,就算正式通过了。
解答:错误。不管是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还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在评审完成之后都会进行两次“公示”。第一次公示为首次披露通过名单,对外公开征求意见,此次公示名单内的企业后期可能会有增删或调整。第二次公示为最终名单公告,对外正式发布。真正具有效力的是第二次公告内的企业名单。
综上所述,企业在申请专精特新时,需要仔细了解申报条件、准备充分的申报材料,并关注申报过程中的各种细节问题。同时,也要保持对政策动态的关注,以确保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