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完成注册的商标不买
有些商标可能正处于申请注册过程中,尚未获得正式的商标注册证书。购买这类商标存在极大风险,因为其最终能否注册成功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在购买后商标注册申请被驳回,那么之前投入的资金将付诸东流,企业还可能面临品牌重塑、宣传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一定要确保购买的商标是已经成功注册的,拥有合法的商标专用权。
二、有法律纠纷的商标不买
当商标存在侵权纠纷、权属争议或其他法律诉讼时,其未来的使用和价值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即使价格诱人,也切勿轻易入手。一旦购买了这样的商标,企业可能会被卷入漫长而复杂的法律纠纷中,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品牌形象。在购买前,务必通过商标局官网、法院公告等渠道详细查询商标是否涉及法律纠纷,并要求卖家提供相关的法律声明和担保。
三、近似商标未一并转让的不买
根据商标法规定,转让注册商标时,商标注册人对其在同一种商品上注册的近似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商标,应当一并转让。如果只购买了其中一个商标,而卖家保留了近似商标,那么在市场上就可能出现混淆,消费者难以区分不同来源的商品或服务,这将削弱品牌的辨识度和竞争力,还可能引发侵权纠纷。因此,在购买商标时,一定要仔细审查卖家是否已将所有近似商标一并转让。
四、被质押或冻结的商标不买
若商标已被质押给金融机构或因其他法律原因被冻结,其权利处于受限状态。购买这样的商标可能会面临诸多麻烦,如无法正常使用、转让手续受阻等。即使卖家承诺能够解决问题,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在交易前,要通过商标局的相关登记信息或其他合法途径核实商标是否存在质押或冻结情况,确保购买的商标权利清晰、无瑕疵。
五、有效期临近且未续展的商标不买
商标注册有效期为 10 年,期满前需要及时续展。如果购买的商标有效期即将届满且尚未办理续展手续,那么企业接手后可能面临商标失效的风险。虽然续展手续相对简单,但仍存在卖家未如实告知或因其他原因导致续展失败的可能性。所以,优先选择有效期较长且已完成续展的商标,或者在购买时明确要求卖家在转让前完成续展,以保障商标的持续有效性。
六、通用名称或缺乏显著性的商标不买
通用名称是指某一类商品或服务的通用称呼,如 “苹果”(水果类)、“电脑” 等,缺乏独特性和显著性,不能起到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作用,无法获得商标法的有效保护。即使某些通用名称通过长期使用获得了一定的 “第二含义”,但在购买时仍需谨慎评估其保护范围和稳定性。此外,过于简单、常见或描述性过强的商标,如 “优质产品”“美丽服饰” 等,也容易被驳回或面临侵权争议,不建议购买。
七、恶意抢注的商标不买
恶意抢注的商标是指申请人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或者以囤积商标为目的进行大量注册而无实际使用意图的商标。这类商标不仅违反了商标法的基本原则,其合法性和稳定性也存在很大问题。一旦被原权利人提出异议或无效宣告,商标可能会被撤销,企业购买此类商标将遭受重大损失。在购买商标时,要对商标的注册背景和申请人的意图进行深入调查,避免购买恶意抢注的商标。
八、跨类别过多且无关联的商标不买
虽然商标可以在多个类别上注册,但如果一个商标跨类别过多且类别之间缺乏关联性,如一个商标同时注册在第 5 类(药品)、第 25 类(服装)、第 43 类(餐饮服务)等差异较大的类别上,那么其在每个类别上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可能都较为分散,难以形成统一、集中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而且,管理和维护这样的商标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和精力。因此,建议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和发展规划,选择在相关类别上注册且具有明确品牌定位的商标。
九、价格过低且无合理原因的商标不买
在商标交易市场中,价格通常与商标的价值、知名度、市场潜力等因素相关。如果一个商标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且卖家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如商标存在瑕疵、纠纷或其他潜在问题等,那么很可能是一个 “陷阱”。购买这样的商标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如后续的高额维权成本、无法正常使用等。在购买商标时,不要仅仅因为价格便宜而盲目入手,要综合评估商标的各项价值指标,确保价格与价值相符。
十、来源不明或信誉不佳的卖家的商标不买
商标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卖家的信誉和资质。如果卖家身份信息不明确、无法提供有效的商标注册证书或其他相关证明文件,或者在市场上口碑较差、存在不良交易记录等,那么与这样的卖家进行交易就存在很大的风险。在购买商标前,要对卖家进行充分的背景调查,选择正规、信誉良好的商标代理机构或企业作为交易对象,签订详细、规范的商标转让合同,并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以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和自身的合法权益。